伊莉討論區

標題: (轉載)清代「黨證」有兩款:朝珠和花翎。「花翎」是什麼?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raslin8271    時間: 2016-3-17 08:26 PM     標題: (轉載)清代「黨證」有兩款:朝珠和花翎。「花翎」是什麼?

本帖最後由 raslin8271 於 2016-3-17 08:27 PM 編輯

轉自「視界奇觀」


清末民初的大學問家齊如山晚年寫有一本《齊如山回憶錄》,該書根據自己的親身所曆記錄了許多屬於那個獨特年代的見聞,今天讀來,讓人大長見識。書的開頭,林如山先生追憶了自己少年時參加科舉縣內小考的往事。



齊如山先生是直隸省人,他談到,在直隸流傳著一首吟詠科考的民歌,云:

三年一考久曾經,永遠纓冠借不成。

到時仍將氊帽替,糊層紅紙替紅纓。

這首詩是啥意思呢?

原來,清朝有規定,凡是科考,考生必須穿官衣、戴官帽。由於參加科考的人太多了,根本沒那麼多官衣官帽。怎麼辦呢?朝廷就放寬了要求,免了官衣,但一定要戴官帽。官帽容易做,大家都用舊式寬邊氊帽,頂上糊一層紅紙,作為帽纓子,將就著就這麼蒙混過去了。

“到時仍將氊帽替,糊層紅紙替紅纓”,用紅紙糊制官帽的做法著實讓人啼笑皆非。


清朝入關定鼎中原,特別看重“華夷之辨”,統治者強令漢族士遮剃頭易服,於順治九年(西元1652年)頒行《服色肩輿條例》,廢除了濃厚漢民族色彩的冠冕衣裳,刀劍推行滿族服飾,統一要求男子全部辮垂腦後,穿瘦削的馬蹄袖箭衣、緊襪、深統靴。


儘管清朝對服飾的要求和考究號稱中國歷史上最繁瑣、最豐富,但從審美的角度上說,實在讓人不敢恭維。比如上面提到的官帽,就很難看。


清朝的官帽分兩種,一種是夏天戴的涼帽,圓錐型,呈斗笠狀,俗稱喇叭式,材料多為藤、篾席製成;一種是冬天戴的暖帽,元寶型,蒸籠狀,宛如騷鼠,材料為緞布及動物皮毛。

這兩種帽,無論哪一種,戴在頭上都讓人看上去覺得不倫不類,顯得滑稽古怪。

為了加強其美感,清朝統治者也曾經在做工和用料上猛下心思,並層層增加各種各樣的裝飾品。比如說,用藤和篾席製成的涼帽,就精心地在帽表裹以羅絹,外罩白布,帽身覆上織網,紅紗綢裡,黑地織金包緣,緣上裝上黑帶圓邊,上綴朱緯,朱緯以紅絲織成,以紅線縫在帽冠上,帽前緣縫飾配上東珠一顆,帽頂綴紅纓頂珠。頂珠按照官員品級高低配用紅寶石、珊瑚、藍寶石、青金石、水晶、硨磲、素金等物;而暖帽則取材於貂鼠、海獺、狐狼等等,中間裝上以紅絲織成朱緯,外罩黑布及圍上青絨,帽胎兩側縫上系帶,帽前緣同樣縫飾配上東珠一顆,帽頂同樣裝上紅、藍、白、金等色寶石頂珠。


特別值得說明的是,這兩種帽子,都在頂珠下面吊上一根由白玉或翡翠製作成的空心翎管。這根空心翎用來幹嘛的呢?


安插翎枝。



翎枝又分花翎、藍翎兩種。頂珠加花翎,就稱“頂戴花翎”。

花翎為孔雀羽所做,分一眼,二眼,三眼。這“眼”,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狀的圓花紋,一個圓圈就算做一眼。官員所戴花翎上翎眼的多寡標誌著官員的等級高低,其中三眼等級最高。

在清朝初期,皇室成員中的親王、郡王、貝勒的貝子和固倫額附(即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),有資格享戴三眼花翎;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為鎮國公或輔國公的親貴、和碩額附(即妃嬪所生公主的丈夫),有資格享戴二眼花翎;五品以上的內大臣、前鋒營和護軍營的各統領、參領(擔任這些職務的人必須是滿洲鑲黃旗、正黃旗、正白旗這上三旗出身),有資格享戴單眼花翎,而外臣無賜花翎者。


由此可知,花翎是清朝居高位的王公貴族特有的冠飾標誌。


而且,即使在宗藩內部,有資格享戴花翎的親貴們也不是一生下來就可以享戴的,他們要在十歲時參加必須的騎、射兩項考試,合格後才能頂戴(不過,後來隨著花翎賞賜漸多,這項制度就漸漸取消了)

花翎賞賜於外臣,始於康熙朝。

康熙朝的福建提督施琅平定了臺灣,被康熙詔封靖海侯,子孫世襲,賞御袍得珍貴之物。

施琅卻上疏辭侯。他說,皇上,我不要封侯,也不要賞賜,就只要一支花翎。

用侯爵來換取一枝花翎,可知這枝花翎的珍貴程度。

施琅此請,招致大臣議論紛紛。

大臣都說施琅膽大妄為、有違祖制,不應特開此恩。

可是康熙為了籠絡人心,猶豫再三,終於同意賜施琅戴花翎。


到了乾隆朝,乾隆帝將祖父的收買政策發揚光大,明確下詔,不但上述親貴大臣可以戴用,如有顯赫軍功者也可以戴用。

話說回來,乾隆皇帝是放寬了條件,但賜給臣下的花翎還是非常審慎的,乾隆至清末被賜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、福康安、和琳、長齡、禧恩、李鴻章、徐桐七人,被賜雙眼花翎的約二十餘人,得賞者,都稱得上得到了至尊至榮的恩寵。

清朝爵位中最為顯貴的親王、郡王、貝勒在清初是不戴花翎的,到了乾隆年間,因為其中許多人兼任了內大臣,於是,親王、郡王、貝勒也開始佩戴三眼花翎。


內廷王、御前大臣、領侍衛內大臣、直省將軍、內大臣等以及領侍衛府官、滿員(滿族官員)五品以上也冠戴孔雀花翎。

六品以下者只能戴褐羽藍翎。

藍翎為鶡羽所做,染成藍色,無眼,俗稱 “野雞翎子”。藍翎除了賜予在皇宮和王府當差的六品以下侍衛官員外,也可以賞賜建有軍功的低級軍官。

道光朝的花翎賞賜範圍逐漸擴大,各方面對國家有功之人均可賞戴花翎。

比如說,道光二十八年(1848年),因修皇族的族譜“玉牒”造成,提調官增慶就得此奏賞花翎,由此先開軍功之外的“別項勞績保翎”例。


該例一開,其他諸如皇上山陵奉字、海運事宜、勸捐、抽厘之類,都相率保薦花翎。


甚至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後,因國庫空虛,又出現了捐翎的例制,廣東行商伍榮耀、潘仕成就因各捐十數萬金得賞戴花翎,光宗耀祖,榮幸一時。

捐例從此一發不可收拾——只要有錢,就可以買到花翎戴。


道光朝的大致價碼是:花翎每枝實銀一萬兩,藍翎五千兩。

到了咸豐朝,價碼降為:花翎每枝七千兩,藍翎四千兩。

而到後來,每枝花翎僅用二百元就可以捐到,戴花翎者,大街小巷遍地走,花翎制宣告沒落,大清王朝也就走到了盡頭。
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心得.............

今天和大家分享清朝的另外一個豆知識:花翎。原來花翎並不識相連續劇裡看到的,官員們人人頭上插一枝,而是金貴無比、身份地位的無上象徵呀,只可惜到了末年,捐錢就可以買幾支來戴戴,也代表政風敗壞,國之將亡的另一個寫照了。




作者: Yochain1984    時間: 2016-3-17 09:23 PM

標題有誤吧?
花翎應該不是黨證,
而是像勳章之類的。
就像現在的將軍胸前都一排的,
那代表的是不世的功勳。
作者: jackal1013    時間: 2016-3-17 11:49 PM

感謝大大的分享交流.讓小弟又增廣見聞了
聽起來"頂戴"和"花翎"就像現在軍人服裝上官階以外的"勳章"
以彰顯軍人的戰績和地位




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(http://a26.eyny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